jiankou-to-mutianyu-hiking-great-wall-of-china-unisex-baseball-t-shirt.webp
开场白

【东交民巷是一个什么地方】

各位尊敬的朋友, 欢迎大家参加我们今天的“东交民巷漫步之旅”,很高兴与大家相识。我是今天的讲解员,我姓陈,大家叫我老陈就可以,在接下来的2个小时的时间内,我将带大家一起去游览北京的东交民巷。

那么东交民巷在哪里?就在我身后100米的位置,过了马路我们就走入了这里。东交民巷是一个什么地方?首先它是北京城一条最长的胡同,从东面的崇文门,一直到西侧的天安门广场,总长度1500米。

但是,它之所以有名,并非因为它的长度,而是因为在100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一个特殊群体,它就是20世纪西方列强在北京的使馆区和生活区。100多年前,就在我们眼前的这块地方,一座环形高墙筑垒而成,在它的里面,一座座欧式建筑的使馆,教堂,兵营,银行构成了一个独立王国。在这片中国人的土地上,洋人却是这里的主宰,而中国人则被禁止入内。它被称为北京第2个紫禁城。

说起紫禁城,大家并不陌生。在我们直线距离500米的位置上,就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做为中国皇权的最高象征,普通人不敢越雷池半步。这也是紫禁城名字的由来。然而就在大清皇帝的眼皮底下,一个由洋人建立的国中之国,却让大清皇帝也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是何等的羞辱。而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走入这个国中之国,去揭开它的历史面纱。

中国旅游有句俗语,见景不如听景。今天我们的旅行,就是一次听景之旅。或许在今天的旅行中,我们并不能看到亮眼的建筑,但是,我们却可以去触摸到一份历史的沧桑。祝愿大家今天的旅行能有一份知识的收货。




北 京 饭 店
老照片拍摄与1950年代

  • 一:北京饭店最初的“酒馆”

    好,各位朋友,我们的旅行正式开始。首先今天漫步的起点,将是我们眼前的这座百年老店,它就是20世纪时,老北京城最著名地标:北京饭店。 我们看一下老照片1,这张老照片拍摄于上个世纪50年代。 各位对比一下,看看它有什么不同。

    老照片中的北京饭店,有2栋建筑。而我们在现场,看到的是3栋建筑。 其实,这两张照片都不是北京饭店最早的样子。最早的北京饭店,只有一栋建筑,就是我们眼前中间这一栋,它才是真正历史意义上的北京饭店,而旁边两栋,都是49年建国以后建立的。

    想要知道北京饭店的来历,我们必须穿越回到1900年的北京。1900年,北京发生了庚子事变,以慈禧太后为核心的大清国,与西方列强干了起来。由【英法德意美日俄奥】组成了八国联军,一路从天津杀进北京城,老太后一看阵式不对,带着光绪皇帝脚底抹油,一路逃往了西安。 联军攻占北京后,开始大肆烧杀抢掠,并且攻入紫禁城,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式,以显示对大清皇室作为战败国的羞辱。

    在那个时候,从我们脚下,一直向西至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则是联军驻扎的军营。几万联军士兵的生活,于是成了某些洋人眼中的“商机”。于是,有两个随军而来的法国商人,占据了这里的一处宅院,开设了一家酒馆,主卖红白葡萄酒,烤猪排和煎鸡蛋。并且挂了一块牌子,名字叫“PEKING HOTEL”, 这就是最早的北京饭店。

    无聊的驻扎,饮食的不惯,思乡的苦闷,让这些联军的士兵,把这里当成了“聚会场所”。 于是,生意很火爆,也非常赚钱。据说,一桶红葡萄酒,从欧洲运到这里,成本大约70元法郎。一桶酒可以灌500瓶,一瓶可以卖多少钱?2块2一瓶,于是一桶酒可以卖到1000多法郎。有十几倍的暴利!后来,两个法国合伙人最后也因分钱不均,打了起来。最后,这家酒馆被一个意大利人所接手。

    1907年,这个意大利人将北京饭店,卖给了中法实业银行。之后,原先的酒馆被拆除,由中法实业银行投资,修建了一栋五星级酒店。7层法式洋楼。共有5层客房,每层21间,共计105间客房。从当时的硬件来看,不输入欧洲任何五星级酒店。一直由外国人管理。当时的北京城,有三大著名饭店,北京饭店,六国饭店,东方饭店。其中,北京饭店排名老二,第一则是六国饭店,它的奢华度超过了北京饭店。稍后进入东交民巷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它的遗址。

  • 【二:民国时期的全盛发展】

    从1912年开始,大清王朝结束,中国进入了民国时期,北京饭店也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实际处于军阀混战,各种政治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旦发生政治事变,各路达官显贵,政治上的遗老遗少,纷纷往北京饭店跑。为什么呢?并不是因为这里的豪华,而是因为它是一个“安全岛”。
    按照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保护条约:中国警察不得进入北京饭店,更不能跑到这里抓人。 中国军人,只要穿着军服,就禁止入内。即使军阀的随从护卫,也不能穿制服进入。
    所以, 遇到重大政治事件时,这里连走廊都租出去睡人,不过房费您还是得照交。
    很多政治名人都曾下榻过北京饭店,孙中山,孙庆玲,张学良,冯玉祥等等。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印度诗人泰戈尔也都在此居住。
    如果以后谁打算住北京饭店,请你记得要预定北京饭店B座。5101房间是孙中山下榻过的房间,4121是张学良下榻过的房间,如果能住到这两个房间,记得拍照留念。这是你与历史伟人最近距离的接触了。



  • 【三:北京饭店开国第一宴】

    1949年10日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里举办了“开国第一宴”。广场阅兵结束后,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这里宴请了各界民主人士600多人。今天别说600人宴会,上千人宴会也是小菜一碟。但是,在当时,这个“开国第一宴”则面临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第1个困难:北京饭店的大厅最多只能容纳300人,怎么办? 经过大家想办法,最后拆除了北京饭店舞厅,与饭厅打通。解决了人员容纳的问题。
    第2个困难:北京饭店过去一直是外国人管理,餐厅主要经营西餐,中餐厨房非常小,根本不足以支持这么多人的宴会。凉菜可以提前准备,热菜可是必须现场做的。于是大家想办法,直接在院子里架起几口大铁锅,请了淮阳饭庄的一批名厨,现场炒菜。很难想象,著名的开国第一宴,居然采用的是露天作业。颇有农村请客办事的风格。
    很多人好奇,开国第一宴吃的是什么?其实今天看来,都是我们普通的家常菜,毕竟共和国刚刚建立,隆重但不能奢华,是它的宗旨。开国宴当然要喝酒,但是不是茅台,那是贵州还没解放呢,开国第一宴上,喝的是山西的汾酒竹叶青,以后喝到竹叶青时,你要知道它可是国宴用酒。
    好了,关于开国第一宴,就和大家说这么多。

    过马路至对面

  • 【四:北京饭店建国后的发展】

    刚才已经给大家讲了“中间那座真正意义的北京饭店”。
    下面,我再给大家说说北京饭店建筑群中,另外的两栋建筑的来历。
    我们左手方向的建筑,是北京饭店的C座,它是1954年建造的。我们从建筑风格上看,它在法式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元素,从顶楼的中式屋顶可以看出。而右手方向的最高建筑,则是北京饭店A座,它是1974年建造的。
    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西方政要纷至沓来。一时间,北京饭店的外国使团接待,空前忙碌,甚至出现了抢房情况。这种情况下,中央决定能够建造一座容纳2000人的新北京饭店。于是,梁思成的学生张博,成了这座饭店的设计师。 可以看出,从建筑风格上来讲,它完全脱离了欧式风格。更加接近苏联建筑风格,与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风格一致。

    但是不为人所知的是,这座新楼差点就被拆除。按照当时的设计,这座楼有20层。但是,建到14层的时候。当时中央警卫局的负责人汪东兴,突然跑到总理办公室,脸色严峻的反映了一个问题。他在中南海巡视的时候,一眼望到了北京饭店的工人正在施工。他一下子受惊不小。因为他能看到工人,也意味着工人可以看到他,这就意味着,中南海这座中国领导人的决策中心,毛主席和各位领导的活动,都可能暴露在北京饭店客人的视野前。这种危险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于是,周总理马上亲临北京饭店建设工地考察,并组织内部会议。当时很多人建议立即停工,并且提出了拆除建议,可是那可是2500万的投资,对于当时的新中国,这么一大笔钱打了水漂,是无法接受的。最终经小组研究,总理最后拍板,北京饭店不拆除,马上进行整改。
    一: 北京饭店就到目前的14层为止,不再加高。
    二,北京饭店的高层西区,严禁外国人居住,同时窗户封死,选用压花玻璃,使人无法看到外面。
    三,在中南海的东侧,修建了一座屏风楼, 完全阻挡了从这边看过去的视线。
    至此,北京饭店新楼,才得以保留。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它的样子,只有14层高。
    最后补充一下,北京饭店新楼上面的“北京饭店”四个字,是后来由邓小平所提写的。
    至此,这座百年老店的历史,给大家介绍了一下。下面,请大家随我穿过马路,走入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北门
老照片拍摄与1920年代

【东交民巷的来历】

各位,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100年前,这里就是通往东交民巷北口,先看一下老照片2,这张老照片拍摄于1920年代,距今有100年了, 从老照片中角度来看,在我们的左手和右手的两边,应该是两座碉堡,并配有机关炮,可以看出来戒备森严。在当时,没有使馆签发的特别证件,任何中国人都休想踏入半步。

而我们脚下这条街心花园通道,从老照片上看, 在那个时候,这里有一条河。这条河的名字叫御河,在当时,它是京杭大运河中通惠河的一个分支,它流经这里,并沿着北京皇城根,一直注入到了积水潭。很多人会问,这条河是干嘛用的? 当然不是用来观光的。它是用来运粮食的。在元朝的时候,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后,虽然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元朝帝国,但实质上采取的是南北分制的格局。因为蒙古人少,没有足够的力量控制中国的长江以南的大片领土。就基本委托都是汉人官员管理。同时,由于北方农业不发达,粮食高度依赖江南。 通过京杭大运河运到北京通州,再通过通惠河运到北京城。而这条御河边上,专门存放南方运来的一等糯米,专供皇家食用。南方人叫糯米,北方人叫江米,所以,东交民巷最早的名字不叫东交民巷,而是叫 “东江米巷”。 1900年后,才改名为东交民巷。

1900年,对于东交民巷是一个历史分界点。在1900年以前,这些高墙和碉堡都不存在,这里也不是专属洋人的地盘。生活在这里的是三个群体。一个群体是大清的官员及家眷,这里是清朝三大文职机关所在地。吏部,户部,礼部,吏部是管官员的,相当于今天的中组部。 户部是管钱的,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礼部,是处理外交的,相当于外交部。 第2个群体,是当地生活的市民和商人。第3个群体则是西方使馆人员,因为自1860年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家依据北京条约在此强租了使馆。虽然是强租,但是并没有太多领地特权,和中国人倒是基本相安无事,和平相处。

但是,1900年,北京爆发了庚子事变,改变了这里的一切布局。关于庚子事件是怎么发生的,稍后我们在给大家做介绍。现在,大家随我一起走入东交民巷。


大清翰林院
老照片拍摄与1920年代

各位,我们眼前的这座古代建筑,它的名字叫翰林院。很多人对这个名字耳熟能详,但却有无法说清它的实际用途。那么,翰林院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首先,它是中国学术的最高学府,一个汇集国家顶级人才的地方。它是古代科举考试的终极目标。 今天,中国的每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入清华北大985,而在古代,每一个学子的人生最大的梦想,就是走入我们眼前的这里的翰林院,成就他们自己一生的荣耀和辉煌。

比起翰林院,清华北大985简直就是小儿科,咱们不说全部985院校,就单说清华北大一年能招多少人?最少7000人。 而且还是每一年都招。 而我们眼前的翰林院呢, 每三年才能招一次,这些候选人必须要完成科举考试的终极殿试,获取进士功名后,才有资格备选。 你可以想象一下,三年一次,全中国层层选拔精英,最后只有十几个人,有机会走入这里,无疑这些人都是人中龙凤。

在这里,顺便给大家简答的补充一点科举考试的小知识。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一共分为四级。
第1级考试叫院试,通常是由本地县府举办,考过了就是秀才。好多人会以为秀才没有什么啊,其实秀才也非常难考,一个县府三年一考,也就十来个秀才,清朝当时的统计是1:15000人,就是15000人当中出一个秀才。如果放到今天,你,必须要考上你们的市级重点高中,且您在全校排名必须是前10名,才有可能拿到秀才,你琢磨一下,这活好干吗。 但是一旦获取秀才后,你就有功名了。按照规定,免除赋税杂役,见官员不用跪拜。也是一方名人。

第2级考试叫乡试,又叫省试。就是全省组织的考试。这些秀才们集中一块,由省教育厅厅长亲自考核。考过了就是举人。 大约30多个秀才里面,出一个举人。录取率差不多4%, 当了举人,就可以做官了。

第3级考试叫会试,就是所谓的进京赶考。全国的举人集中一起考试。考过的人就是贡士,大约也是在20多个举人当中出一个贡士,录取率大约也是3%左右。 最后一级考试,就是殿试。这些贡士们被集中在一起, 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这回录取率就是100%了,被称为进士。只不过把进士分为了3级,一级进士及第,就是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二级进士出身,大概一二十人。三级同进士出身,大约百十来人。

通过以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那真是“真实意义上的千军万马走独木桥”。中国古代有句成语,叫连中三元,比喻这个人仕途太顺了。考举人的第一名,叫解元。考贡士的第一名,叫会员。 考进士的第一名叫状元。你都中了,就叫连中三元。但是,整个中国1300年的科举考试,能够连中三元的人,不过十几个人而已。


状元榜眼探花,允许直接进入翰林院。状元为正六品官员,榜眼探花为正七品官员。那么很多人会问,进入翰林院后,都做哪些工作呢? 首先主要的工作是修书撰史,起草皇帝的诏书。虽然表面上看官员的级别并不高,但是你有面见皇上的机会啊。在清朝的时候,翰林院的学士,还担任上书房行走,南书房行走。 上书房行走就是叫皇子皇孙学习,意味着你在教未来的储君。 南书房行走就更厉害了,与皇帝讲经论道。没准被皇帝赏识,你的人生仕途就开启了。

今天,我们所见到这座翰林院古建,已经不到原来的四分之一,曾经雕梁画栋,亭台楼榭的大清翰林院,就在1900年的庚子国难中,毁于大火。 随之被毁掉的,是十万册珍贵无比的藏书。明朝永乐年间,汇集中国数千学士的心血,1500册,涵盖中国千年的知识财富的永乐大典,乾隆皇帝期间历时13年,集合数千学者和官员心血制作的四库全书,全部伴随着这场大火被烧毁。那么是谁干的这个事情? 曾经在我们的中学课本上 ,写到翰林院在1900年毁于八国联军战火,但真实的事实,它不是八国联军放火烧的,因为八国联军8月份才进北京, 而翰林院是6月份被烧的。烧毁这里的人,恰恰大清自己的军队。当时围攻东交民巷,由于连续几天大不小来,但是清军的统领董福祥,派人点火,意图迫使英使馆人员投降。结果英国使馆没有被点燃,而翰林院却毁于大火。

英国《泰晤士报》驻华记者莫理循,对清军的行为大惑不解,他写道:“为了向外国人泄愤雪耻,不惜毁灭自己最神圣的殿堂建筑。而这座建筑数百年来是这个国家及其学者们的骄傲与荣耀所在!这是一次辉煌的灾难圣奠。如此亵渎神圣,骇人听闻!”

英 国 公 使 馆
老照片拍摄与1920年代

1900年的庚子事变导致了八国联军入侵了北京。它所签订的辛丑条约,成为了中国近代史屈辱的标志。但是,我们还是要从一个客观角度去分析这次事件发生的原因。为了弄清来龙去脉,我们必须回到庚子事件的两年前。

公元1898年,以光绪皇帝为核心的维新派,被袁世凯出卖,慈溪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再次垂帘听政,并将光绪皇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而谭词同等六君子被绑缚菜市口处死,持续103天的戊戌变法失败。
此次事件后,慈溪太后在端郡王载漪的怂恿下,意图废除光绪帝,另立新帝。而新帝的人选就是端郡王载漪的儿子溥俊。溥俊被接入宫中,随时准备接替光绪。连年号都想好了,叫宝庆。清朝差点就出了一个宝庆皇帝。

但这个事件遭到了西方列强的强烈反对,再策立溥俊的仪式上,西方使馆无一人出席,其实西方人在心里上是支持维新的,觉得你慈禧太后把皇帝关起来,这不合法啊。但在慈禧看来这是我的家事儿,你们管得着吗。 西方人说这不是你的家事,这是国家的事。于是两边针锋相对,矛盾迅速升级。但是慑于西方势力的巨大影响,废除光绪皇帝的行动不得不暂缓。这时,一个人就坐不住了,他就是端郡王载漪,在他看来,洋鬼子一天不除,他的儿子就一天登不了位,他当摄政王的野心就不能实现。怎么办,于是他看到了义和团,觉得这帮子人刀枪不入,人数众多,让他们跟洋人干挺好。于是他就不断给慈溪洗脑,说义和团如何厉害。同时,为了激怒慈禧太后,他还伪造一个西方使馆的外交诏会,要求慈禧太后还政于光绪。这一下子就彻底激怒了慈禧。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做了一个鲁莽决定,向西方十一国宣战。同时下令打开北京城,放义和团入京。

义和团入京后,迅速包围了东交民巷十一国使馆。6月21日,清政府向所有使馆发出最后诏会,限令24小时之内走人,否则就发起进攻。消息一出,各国使馆乱成一团,大家跑到英使馆通宵开会,研究出路。此时发生了德国公使克林德被刺杀的消息。于是大家认为出去也会被义和团截杀,性命难保。于是一致决定,就地抵抗,等待从天津来的各国援兵。

6月23日,清军下达攻击命令。整个东交民巷十一国的洋兵,加起来不到500人,还有400多工作人员 和2千多中国基督徒。而发起进攻的义和团和清军,总数大约两三万人,实力对比极度悬殊。战斗打响后,意大利奥地利等使馆纷纷失守,法国使馆也遭到重创。最后主要的战场集中在了英使馆这里。 但是,伴随着义和团一轮轮的进攻,伤亡惨重,却始终无法攻克这里。这场保卫战,硬是支撑了56天,直至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日 本 公 使 馆
老照片拍摄与1910s
各位,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曾经是东交民巷日本大使馆所在地,解放后一直是北京市政府所在地。而这座宅子的最早主人,则是清朝赫赫有名的,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首的“肃王府”。 肃王是何许人也? 他就是清朝第二任皇帝皇太极的长子, 肃亲王豪格。 他骁勇善战,为清朝入主中原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就是这个人,差点成为了大清国第三任皇帝,却与皇位失之交臂。公元1643年8月,大清国第2任皇帝,努尔哈赤的第四子皇太极,在沈阳盛京突然去世,由于他生前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按照清朝的惯例,则由诸王贝勒共同推举继承人。于是围绕着声望最高的两大候选人,一场皇位争夺大战拉开了序幕。

第一位候选人,就是我们这座宅子的主人,骁勇善战著称的肃亲王豪格,皇太极的长子,35岁。八旗军队中两黄旗的统帅,两黄旗可以说是八旗中精锐中的精锐,在康熙王朝电视上的权臣索尼,鳌拜,都曾是豪格的手下。 另外一位候选人,则是足智多谋著称的睿亲王多尔衮,32岁, 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手握八旗中两白旗,也是八旗的精锐。

公元1643年8月15日,在沈阳盛京的崇德殿,一场关于大清继承人的推举会议如期举行,支持肃亲王豪格的两黄旗精锐护卫军,全副武装环立于大殿东侧,支持多尔衮的两白旗精锐,环立于大殿西侧,气氛相当紧张,危险一触即发。会议一开始,支持豪格的两黄旗统领索尼和鳌拜,先发制人,直接推举肃亲王豪格即位,这时机敏的多尔衮马上意识到,在这样说下去对自己不利,于是立即封住这两人的嘴,说道,外人不得介入我们爱新觉罗的家事,喝令索尼和鳌拜退下,结果索尼和鳌拜没话了,确实,你又不姓爱新觉罗,你算哪门子,没辙,索尼和鳌拜只能退下。 这时,大厅内只剩下诸王贝勒这些人了。此时,朝廷重臣元老,皇太极的哥哥,礼亲王代善站起来说,豪格帝之长子,当继大统。一下子就表明了他的态度。这时,同样八大贝勒之一的,执掌两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马上也站起来随声附和,表达对豪格的支持。由于这两位重臣的推举,其他诸王贝勒也开始表态支持,此时就在胜利的天平已经绝对倒向豪格的时候。豪格竟然犯了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他竟然谢绝了代善等长辈的推举,说“福小德薄,非所堪当”。这活一说,所有拥立豪格的旗主都傻眼了,一时就蒙了。 你说这豪格真不想当皇帝吗,怎么可能,他做梦都想。其实,他就想客气一下,仿效他爹当年继位时半推半就,政治表演嘛,得炉火纯青,我得表演到位,我客气一下,你们坚持一下,这事就成了。可是这剧本没导演啊,诸王贝勒也弄不清豪格是怎么想的。豪格too young to naive,你的对手这时怎么会给你机会啊,此时睿亲王多尔衮,一听太好了,怎么能有这样人呢,这时怎么还能谦让呢,这时恨不得应该给自己投一票才对。于是多尔衮抓住这个机会,硬说豪格无心问政。结果,肃亲王豪格一自谦,就与皇位失之交臂。所以,豪格的教训告诉我们:装B可以,但要适度。结果豪格一退出,局面就乱了套,大家七嘴八舌说什么都有,最逗的是多尔衮的弟弟,豫亲王多铎,毛遂自荐,和多尔衮说,你们甭争了,就立我吧。我也在先祖的遗诏里面。多尔衮当然不能同意了,你跑出来搅什么局啊,豪格都没机会了,你算哪门子葱啊。其实,多铎也并非想当皇帝,他此举是逼他哥哥多尔衮赶紧表态,自立为帝。 但是,此时多尔衮的脑子中,正在飞速的思考,他当然相当皇帝,但是他深知,只要自己今天宣布上位,大厅外肯定一场流血厮杀在所难免,但他也不愿把自己的皇位让给别人。经过权衡再三,于是多尔衮提议,既然大家一致认为应该立先皇的儿子继位,而豪格谦逊又不愿意继位,那就这样吧,就立先皇的第九子福临继位,大家意下如何。大伙一听觉得可以,福临才六岁,人畜无害。此时大家都明白,立豪格两白旗不干,立多尔衮两黄旗不干,这两人望最高,任何一人继位,大清都要立即陷入内战。让六岁的福临继位,恐怕没有比这个更好的选择了。于是纷纷同意。多尔衮又说,福临年幼,由我和济尔哈朗共同辅政。等福临长大,再归政福临。于是,这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战,谁都没想到会以这样的结局结束。于是,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砸在福临脑袋上了,公元1643年8月16日,福临正式登基,成为了大清的第三任皇帝,他就是顺治皇帝。此时,他的母亲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也走向了大清的政治舞台。20多年后,她亲自用自己双手帮助她的孙子登上了皇位,成为千古一帝的康熙。 而我们这座王宅的主人,肃亲王豪格,非常可惜,与皇帝失之交臂。福临继位的第二年,公元1644年3月,从北京传来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大顺军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皇帝自尽于煤山,大明王朝崩溃。此时,镇守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向大清请降。于是摄政王多尔衮抓住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率清军入关。肃亲王豪格亲率两黄旗精锐骑兵,山海关一战击溃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后被封为靖远大将军,亲率大军一路杀入四川,剿灭了另外一只农民军张献忠,立下赫赫战功。就在他班师回北京之后,受到顺治皇帝的嘉奖。并在故宫太和殿为其设宴庆功,被封为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直至子孙。 这也是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 同年,他就在这里,建立了肃王府,成为入驻这里的第一位主人。 但是不久,四川发生了叛乱。这次事件,再一次被他的对手多尔衮抓住,此时多尔衮已经成为权倾一时的摄政王,他立即编织豪格三大罪状将其逮捕。不久就被幽禁死于狱中。2年后多尔衮狩猎从马上摔下身死,顺治皇帝彻底亲政。为豪格平反,重新恢复爵位。

肃王一共传10代,最后一代肃王名叫善耆,历任工部尚书,虽然是大清重要阁臣,但他思想却比较开明,有亲西派思想。1910年北京发生刺杀摄政王事件,革命党人汪精卫被捕,而主审汪精卫的就是善耆。 清帝退位时,善耆成为唯一一个拒绝在溥仪退位诏书上签字的亲王。清朝灭亡后,他痛恨民国政府,希望能够通过努力恢复大清昔日的辉煌,于是,他希望通过日本人的帮助获得满蒙独立,并与日本人川岛浪速结成了盟友。并将自己的第十四女显于,过继给川岛浪速。后来成为臭名卓著的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
日本横滨正金银行
老照片拍摄与1920s
日本正金银行1920
这里发生的故事

  • 1880年正金银行创建于横滨,1883年在上海设立分行,1910年在东郊民巷创立北京支行大楼。

  • 设计者是日本建筑师妻木赖黄,采取19世纪欧洲折中主义建筑风格。

  • 1937年 扶植在北平成立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标志日本在华北的经济核心机构正式建立。

  • 1938年 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强制吞并中央银行、中国银行等中国金融机构。大量发放“联银券”。

  • 1945年 日本战败投降,华北正金银行正式被国民政府没收,由中国银行接手。

六 国 饭 店
老照片拍摄与1903
1
src=http___bos.nj.bpc.baidu.com_v1_mediaspot_d063bf423a824dd47fde0104d3d9d17d.jpeg&refer=http___bos.nj.bpc.baidu
这里发生的故事

  • 1901年一名英国人在此建造了一家西式宾馆,为古典简约风格。

  • 1905年推倒重建,英、法、美、德、日、俄六国合资,取名为六国饭店。

  • 1928年,川岛芳子在六国饭店的舞会,结识了张作霖的副官,诱使其说去张作霖返回奉天的时间,皇姑屯事件发生。

  • 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就是在这里与蒋介石进行的谈判。

  • 1933年,军统在六国饭店的房间里秘密刺杀了即将投靠日本人的湖南督军张敬尧。

  • 1949年4月,国共的北平谈判就在这里举行,谈判失败,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

  • 1988年不慎失火,毁于一旦。今天的华丰宾馆是在原位置上防建的。